您现在的位置:主 页 > 最新公告 >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|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在烈士山通达文化市集开展

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五个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。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,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,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《关于在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组织开展“非遗购物节”的通知》文件精神。鞍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和鞍山市文旅中心围绕今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的主题:“非遗传承  健康生活”,在我市开展了2020年 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。


宣传展示活动于2020年6月12日18时在烈士山公园进行。选调了岫岩满族民间刺绣、海城牛庄馅饼制作工艺、 鞍山皮影、回族剪纸、面人田、杨氏道缘葫芦雕刻、信利熏腊制品制作工艺、景祥景泰蓝工艺画、立体羽毛贴画、鞍山朝鲜族泡菜(酱菜、拌菜)制作技艺等10项非遗项目。



01

岫岩民间满族刺绣

满族民间刺绣在岫岩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,她吸收、借鉴了我国中原四大名绣之长,她源于民间,来自生活,几百年来一直植根于岫岩及周边地区满族人民生活之中,而后经年累月,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技艺并延续至今。


题材上大都与满族人身边的生活密切相关,或触景生情,或借物言志;手法上不拘一格,或粗犷豪放或细腻朴实;针法上行云流水,针行龙蛇,套针、抢针、乱针、长针各显其能,锁针、花针、扎针、纳针结合并举,其中蕴含着我国民间工艺美术概括、凝炼的艺术语言,是我们研究、借鉴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之一,有很高的学术价值。




02

鞍山皮影艺术

鞍山皮影自明末兴起,清朝鼎盛。继而流传至今,已有400多年的历史。鞍山皮影班社在旧中国时期主要活跃在矿区、工棚、茶社、剧社演出,深受人们喜爱。随着城市发展,演出场地的扩大,鞍山皮影的影人、影窗也随之增大,一个影人要由两个以上演员操纵。演员从6人增加到10人以上,灯具由旧时的煤油灯发展到现在的日光灯。


1956年鞍山市政府责成千山区文化馆把民间皮影艺人组织起来,成立皮影剧团。鞍山皮影在千山区文化馆保护、传承、发展,已有近五十年历史。


03

回族剪纸

回族剪纸的显著特点是,剪纸所用材料是宣纸,需要什么颜色自己染制,回族剪纸纹样与汉族剪纸大致相同,只是材料区别较大。现在使用的是闪光宣纸,闪光丝绸剪纸材料,剪工精致,造型生动,线条流畅,是回族剪纸的又一特点。


代表性传承人王秉忠上下四代人一百五十余年从事回族剪纸。剪纸以刺绣纹样为主,除此之外还按用户所需生产各类窗花、喜花、礼花、顶棚花、祝寿花。


04

面人田

“沙河面塑”传承人田树良自幼受家庭影响,与外祖母董薛氏学得一手面塑的绝活。1993年10月,田树良在济南民间工艺博览会上,拜于汤子博大师之子“面人汤”----汤林玉门下学习,面塑技术创作得到迅速提高,把从外祖母那学来的硬面技巧和面人汤的软面技术相结合,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。


田树良的作品先后被中国民间艺术、辽宁民俗、鞍山日报、鞍山电台、鞍山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。被鞍山市政府命名为“民间艺术家”、“鞍山面塑大王”、“鞍山面人田”其社会声誉和艺术影响面在鞍山、辽阳、海城乃至整个辽南地区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


05

杨氏道缘葫芦雕刻

葫芦文化经历千年的历史积淀,以独特的历史渊源,深厚的文化内涵,及广泛的群众基础,在现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它的存在反映了我国古老文化的悠久历史。从远古、唐、宋、明清历朝历代都有它的代表作,葫芦雕刻技艺证明了葫芦文化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悠久。


在活动现场面人田、回族剪纸等老艺人以古老的手工技艺表达传统智慧和艺术思考,用传统工匠精神,通过自己的“抗疫”作品展现了鞍山非遗人在特殊时期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。牛庄馅饼制作、葫芦雕刻、面人、皮影、民族服饰等现场展演、展示活动,也受到广大市民热烈欢迎。


在2020年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,同时也拉开了鞍山市非遗活动月的序幕。今年遗产日的主题是“非遗传承健康生活”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,鞍山市文旅广电局,鞍山市文旅中心将为广大市民奉献上一道道非遗饕餮盛宴。如:2020鞍山市非遗创意产品大赛;2020东北三省剪纸作品展;东北非遗戏曲展演;海城喇叭戏全市巡演;鞍山市非遗项目进社区、进景区、进校园、进企业、进军营等活动;以“匠心非遗”为主题的各类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也将陆续亮相在市民面前。


版权声明|展览导航|留言板|联系我们       ◎2013-04-24  鞍山市博物馆版权所有 辽ICP备19011845号-4